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

越南的開國神話 ──神奇的貉龍君與百越之祖



      在很久很久以前,話說中國有三皇─燧人氏、伏羲氏與神農氏,而傳說越南人是神農氏的後裔。在漢民族的壓迫下,越南人被迫遷徙到南蠻之地,成立了赤鬼國(XÍCH QU),國王則自稱「炎帝」(Viem De)。
  
  其中神農氏的第三代孫子帝明(De Minh)取了一位仙女婺仙(Vu Tien),生下一位叫做祿續(L
c Tc)的小孩,號涇陽王(Kinh Dương Vương);這位涇陽王據說有「能行水府」的神力,後來便與龍王的女兒-女神龍成親,生下了崇纜(Sùng Lãm),也就是貉龍君(Lc Long Quân)。


  在神話中關於貉龍君的故事有很多,舉例而言,少年的他曾在雒越擊敗侵擾人民的海中怪獸,打退會擄掠婦女的公狐狸精,甚至與父親聯手擊退樹妖;不管是活在海中或陸地的生物乃至於植物,都不是貉龍君的對手。不只神力無窮,貉龍君還教育了未開化的人民,使他們懂的農耕、魚獵與築房,甚至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倫常觀念。不過,這位英雄必須定時回水底龍宮,也因此不能一直守護在人民的身邊。但是,只要人民需要幫忙時向貉龍君呼喚,他便能以超能力感應,立刻前來。

  


        後來雒越被來自北方高山的帝來(Ðế Lai)所占領,帝來一族都是不死之身,其虐政使得人民開始時常呼喚貉龍君援救。想不到,貉龍君遇到帝來的女兒嫗姬後,雙方情投意合便結為夫妻。被迫多了個女婿的帝來雖然惱火,但只好悻悻然回到北方。


  很快地,夫妻倆有了愛的結晶,生下了一百顆蛋,從蛋中孵化出了一百個男孩。這些孵化出的男孩,不需要餵奶就長大了,而且每個都聰明又勇壯。

  然而,貉龍君必須常常返回龍宮,因此時常無法回家。傷心的嫗姬和貉龍君抱怨,龍君卻說你是山上的仙女,我是海底的蛟龍,我們注定無法生活在一起.....」,最後兩人商議,嫗姬帶著五十個小孩回到山上,成為現在越南山區少數民族的祖先;貉龍君則帶著另外五十個小孩到海邊平原定居,後裔也就是紅河三角洲住民。
這一百個小孩,也就成為「百越」的由來。而兩人的結合造就出後來的越南人,這也就是越南人喜歡自稱為「龍子仙孫」或「仙子龍孫」的原因了。



補充介紹:

1. 越南人私下戲稱這段婚姻是越南最早的離婚案件。
2. 傳貉龍君是海中蛟龍,為了讓怪物們怕他,他的全身上下滿是刺青,也因此那個時代的人
    有紋身的習慣。而有另一說法是嫗姬的長子雄王開國後,當時有山民打漁為生,為蛟龍所
    傷,稟告雄王。雄王說:「住在山上的人與水族不同,所以會受侵害。」於是紋身為貉龍
    君之形,又命令眾人用墨在身上刺畫水怪之形,從此蛟龍若見則不再噬咬,而紋身之習俗
    便始於此。
3. 這段傳說中,雖然兩人協議離婚,但他們仍常互相連絡、幫助彼此。如果歐姬在山上遇到
    什麼困難,貉龍君會隨時出現幫助他們,所以請各位不用擔心。
4. 在河內, 西湖相傳是一個九尾狐狸精的窩,在貉龍君打死牠後,這個窩坍塌變成一個湖,
    名叫"孤屍湖",即是現在的西湖,兩旁的路,用這神話故事的主角來作為路名,分別是「龍
    君路」與「嫗姬路」。






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

台灣與東南亞的文化比較

東南亞地區
圖片來源:4-Way Voice 四方報 
建築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影響的印度文化,主要媒介是印度教、佛教,如高棉吳哥(Angkor)的寺廟建築就是印度文化影響之下所產生的文物。其次,水上人家則是東南亞人民的智慧結晶、因地制宜的產物。
語言印度對東南亞的語文影響甚大,早期東南亞多數地區(越南北部及菲律賓除外),若不是直接使用梵文(Sanskrit)或巴利文(Pali),就是借用印度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,如柬埔寨(即高棉)的高棉文、緬甸的驃文(Pyu)。
宗教:阿拉伯民族前來使得伊斯蘭教成為馬來世界的主要宗教,並且深深地影響住民的文學、藝術、生活(食、衣、住、用)等方面,例如不碰豬肉。另外菲律賓受西班牙之影響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天主教國家。
飲食:主要以酸、辣為主,偏重口味。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,早期中東、印度、中國彼此的貿易都會經過此區,這個區域也曾受西方殖民者的統治,因為如此東南亞飲食文化為上述文化所影響,但因為食材來源不同、融合當地文化等,而形成獨特的東南亞飲食文化。
---


台灣地區

圖片來源:http://travel.1111.com.tw/News_Detail.asp?autono=8350
建築:台灣早期的建築,主要承襲自閩南民居,無論平面布局、立面形式、整體造型,或是細部裝飾的風格都很相近。台灣傳統建築常見的紅磚紅瓦及深受泉州一帶民居「紅磚文化」的影響-中國人歷來將紅色視為喜慶吉利的顏色。格局部分,一條龍、三合院和多護龍合院等等都能顯見來自閩南地區的影響。騎樓也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因應多雨氣候方式。
語言:台灣地區主要的語言與方言,包括普通話(mandarin)、閩南語和客家話,顧名思義,可以很容易了解其源頭。
宗教:細部來看,可以發現漳州移民信奉開漳聖王、客家人則拜三山國王等等,但總地來講,台灣地區宗教大宗為來自大陸移民的道教(普遍被奉祀的如土地公、玉皇大帝等)佛教;比較特別的是西班牙、荷蘭殖民過程中也曾傳進基督宗教,但只在原住民身上留下較長久的影響
飲食:原先以福建、客家菜為基礎融合本土,尤其福建較廣。民國38年,政府遷台,各省地方菜傳入,台灣形成了八大菜系。但台菜的形成絕大部分還是受閩菜影響較深,其他菜系一開始即因不普及而沒落,且隨時代變遷,各省菜系已失去其特殊地位。


交叉比對下可以發現,早期台灣比起東南亞,在外來文化方面,幾乎沒有受到伊斯蘭文化的影響;印度文化則間接顯現在從大陸傳入的佛教上;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帶來的影響也未根深蒂固;飲食皆多元,但台灣的多元表現在同一國,但不同地方菜融合與東南亞多國融合不同。


東南亞地區
台灣地區
建築
印度文化影響寺廟建築
水上人家
紅磚紅瓦、三合院
騎樓
語言
借用印度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
普通話(mandarin)、閩南語(台語)和客家話
宗教
伊斯蘭教
天主教
道教
佛教
飲食
多元(中國、印度、中東、西方)
多元(中國各省)

資料來源:
1. 台灣飲食文化變遷,馮伯元、林宏曄。
2.〈東南亞文化與社會〉,嚴智宏(收錄於教育部《東南亞文化教學參考手冊》)

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

各、位、觀、眾!這就是跟東南亞有關的有 趣 照 片!

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東南亞的面積約有五百萬平方公里,在上面居住的人口則超過六億。得以想見歷史之複雜、文化之多元、故事之多,而我們從千千百百張照片中,挑出了一張頗具有代表性且有趣的圖片,來反映我們眼中的東南亞。



這張圖片是在汶萊的首都--斯裡巴加灣市拍攝的。「至今這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村莊,有一半居民還住在架於河面支柱上的高腳木屋內,所以斯裡巴加灣市有『東方威尼斯』的美稱。」

選這張圖片的原因是我們認為東南亞的特色之一就是高腳屋建築(雖然不是十一個國家通通都有這樣的景色)。這種建築盛行於地勢不平、容易淹水或者森林沼氣特別重的地區,就這一點來看,我們覺得高腳屋建築也反映了東南亞的濕熱氣候。

汶萊搭造水上高腳屋的歷史是從一千年多年前就開始,因為「汶萊這塊地方屬於原始森林,野獸和蟲蛇很多,為了安全起見,汶萊人想出在水上建造房屋的主意,利用水邊唾手可得的紅樹搭建房屋,形成了最初的水上村落。」

而汶萊跟其他同樣也高腳屋的國家(越南、泰國、寮國、緬甸、馬來西亞)不同之處是在於:「最初的幾位汶萊國王就在這裡度過了一生,死後才葬到陸地上,因此水村被汶萊人看作是王國的發源地。」

王室「為了保留這一歷史文化遺產,出錢維修了現有的水村房屋、改善衛生條件,還出資修建新村落,無論是建築品質還是設施都比原來的村落要先進。王室鼓勵更多的人居住在此,只要交上一筆很少的費用,就可以成為水上人家的一員。水村的居民多數為政府公務員,他們早上出去上班,晚上就回到水屋休息,幾乎每家都有汽車停在河的對岸。走進他們的家中,你就會發現,薄薄的木板上鋪著地毯,地方寬敞闊大而且頗為豪華:面積達幾十平方米的客廳裡,不僅傢俱齊全,而且款式眾多。客廳、臥室、廚房、衛生間同樣寬大.....(略)。」

將將將將!這真的是太有趣了,傑克!

在還沒有查汶萊的資料以前,我們對於傳統高腳屋的印象大多是簡陋、狹小和不衛生。如果今天有普通的大廈和水上高腳屋給我們選,我們大概都會選前者。

但是!在了解過汶萊的水村文化之後,我們對於東南亞水上高腳屋的印象就大大改觀。高腳屋是可以很豪華(有些水上人家還有花園)、很寬敞、很衛生;甚至,水上高腳屋是可以比一般的房屋還要高級許多、還更要現代化的!

請承認,您從來沒有想過水上高腳屋的多數居民,竟 然 是 政 府 公 務 員!

不過現在,我們知道了高腳屋的另外一種面貌:D


以上文字及圖片皆截取自
新浪旅遊網 《汶萊水村 東方威尼斯》
http://travel.sina.com/news/spot/2009-04-03/00022815.html